如何避免敌人式散伙?
在创业之初,合伙人之间最好都建立起契约精神,把未来可能预想到的情况设计出来,体现在公司章程中,使未来的变化有据可依。另外可以拿出部分股权给后来地业绩出色的合伙人进行再分配,预留出一个活口,在制度上保持一定的弹性。
国内某知名的咨询顾问公司最近还是解散了。这家顾问公司曾经是国内管理顾问方面最成功的咨询公司之一,公司的4位合伙人在业界也拥有一定的影响力。当初4位合伙人在组建这家公司时按照每人25%的股份平均分配,每人负责一块业务。由于这4位创始合伙人每人都在各自领域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该公司在创业初期一帆风顺,很快就发展成为业内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
然而,随着业务的发展,公司的4块业务出现了发展的不平衡,其中两块业务占据了公司经营额的80%。很快4个合伙人之间出现了矛盾,但是当初约定的25%的股份却难以改变,在矛盾难以调和的情况下,该公司意外地解散了,4位合伙人各奔东西。
初创企业的合伙人或者股东之间往往是按照出资的比例来决定股份,忽视了个人能力和智力层面的无形资产,尤其在技术导向或者智力导向的行业,企业后续的发展往往更依托专业技术和智力上的推动,资本反而成了次要因素。创业型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展变化非常快,协商不好就容易分家。
目前很多创业型公司多数采取的是有分红权无股份和股份制模式,这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也都有成功和失败的个案,需要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进行摸索。但是在创业之初,合伙人之间最好都建立起契约精神,把未来可能预想到的情况设计出来,体现在公司章程中,使未来的变化有据可依;此外,除了按照出资的比例,分配出一个相对合理的股份比例,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团队骨干成员进行评估,对股份的比例可以做出适时的调整,而不是一成不变。
还可以在初创的时候,除了出资人,规定可以拿出多少比例的股权给后来的业绩出色的合伙人进行再分配,预留出一个活口,在制度上保持一定的弹性。
社会关系能一劳永逸吗?
在创业过程中不可过分倚重人脉关系,以此为支点开始创业没错,但问题是关系并不能保障一劳永逸,一旦失去,创业之路就很容易戛然而止。毕竟最终还是业务决定人脉,不是人脉决定关系。
陈风多年以来从事着一个相对自由的职业个人工作室,帮助一些小企业做一些设计印刷的业务。然而一个机遇改变了陈风的命运。陈风的一个老朋友张岩在一家外企刚被提拔为运营总监,手里掌握着一年几百万元的印刷业务。在张岩的帮助下,陈风顺理成章地拿到了这个大业务,于是招兵买马,迅速成立了一家颇有规模的制作公司,一年几百万元的印刷和设计业务,利润竟然也可以达到上百万元。
在张岩的照应下,陈风很知足地做着这家外企的印刷业务。然而两年后张岩意外地离开了外企,接替张岩的继任者毫不犹豫地把这笔印刷业务给了自己的关系户。失去了业务支柱的陈风很快就支撑不下去了,几个月后只得关闭了公司。
中国式创业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关系创业。中国人比较看重关系,在创业过程中也比较倚重人脉关系,往往以此为支点开始创业,但是问题是关系并不能保障一劳永逸,一旦关系失去,创业之路就很容易戛然而止。毕竟最终还是业务决定人脉,不是人脉决定关系。王东晖觉得人脉资源在国内的创业过程中虽然很重要,但不能过度地依赖关系资源,而应当未雨绸缪,加强人际资源优势以外的其他方面,例如通过提升服务、产品,开拓新的客户,不过分依赖单一客户生存。
40岁创业晚不晚?
年轻人不宜盲目创业,要先积累一定的职业经验和商业运营经验,有了一定的资金、客户资源或者独特的商业模式后,再寻求创业,那样失败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陈碧富20岁出头进入台湾奥美广告公司,从调研员做起,一步一步做到北京奥美的总经理,这期间几乎跨越了20年,积累起来了丰富的行销经验和客户关系。直到40岁,陈碧富觉得已经完全可以自己创业的时候,就果断放弃了北京奥美总经理的职位,出来创立了观唐广告公司,以前奥美的很多客户都成了观唐广告的客户,公司成立第一年营业额就做到了几千万元。
陈碧富当时对媒体谈论自己创业最大的感受就是:水到渠成。当自己的经验积累、资金实力、人脉关系、团队建设都达到一个比较成熟的层次后,出来创业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也许在很多年轻人看来,陈碧富40岁才开始创业,显得太保守了,失去了很多机遇,但是其创业成功的概率却是大大提高了,10年来这家不求最大的广告公司依然比较健康地活着。
创业失败往往源于盲目,创业前的准备是很重要的。创业者在创业前需要明确地知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是技术、产品、服务、人脉资源,还是资金实力、政府关系等等,如果上述资源中在所在的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创业初期就比较容易生存下来。
因此,创业咨询专家普遍建议,国内的年轻人不要盲目的进行创业,而是先积累一定的职业经验和商业运营的经验,有了一定的资金、客户资源或者独特的商业模式后,再寻求创业,那样失败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看数据有点恐怖….人脉与业务,值得深思!